课程名称:文创设计
授课老师:蒲羽、欧阳子川
实践时间:9月8日—9月11日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设计学院(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前言
为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设计学院产业化发展,2025年9月8日至11日,云南民族大学设计学院(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与大理方圆音画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为期四天的实践教学调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我院两名教师带队,2022级、2023级共51名学生参与,聚焦大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转化与产业开发,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实践能力,进一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调研与教学


9月8日上午,实践团队首站抵达大理州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园区。调研活动开幕式在孵化园区举行,园区负责人徐葵主持仪式,学院教师代表欧阳子川与企业负责人蒋云磊、聂垚分别致辞并讲解本次项目开展要点,共同强调本次实践教学对推动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开幕式后,合作双方来到洱海生态廊道项目实地,与项目建设公司大理苍洱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缪瑞琪和李云洁进行了初步沟通,对于洱海生态廊道的运营和开发都有意愿进行三方合作。
随后学生们深入生态廊道以及古城,对当地特色文创产品的材质工艺、造型特征、销售模式及文化内涵开展系统性田野调查,完成大量影像与文字记录。



9月9日,师生赴喜洲古镇开展深度调研。上午前往匠志集民艺中心进行参观学习。该基地集中展示了大理地区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生们系统观摩了白族扎染、银器制作、木雕等传统工艺的当代创新应用,并通过与基地传承人的交流,深入了解非遗项目在当代设计转化中的创新实践与市场接轨情况。



下午,师生们一起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龙祥老师。在"泥人苏瓦猫小院",苏老师现场演示了瓦猫从选泥、制坯到塑形、烧制的完整工艺流程,并讲解了瓦猫在白族民居建筑、民间信仰中的文化寓意。学生们在传承人指导下通过亲手实践深化对非遗技艺的理解,并就瓦猫的当代设计转化与传承人展开热烈讨论。

9月10日,团队转赴沙溪古镇,对包括先锋书店、本地民艺工作室在内的多家知名文创机构进行调研。师生们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系统了解这些机构如何将白族扎染、银器制作、木雕等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兼具文化品位与市场吸引力的文创产品。企业导师现场教学,指导学生从品牌构建、用户体验、市场定位等角度分析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

总结
本次调研活动以“非遗+创意”为主线,通过企业对接、传承人访谈、市场考察等多形式展开,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也进一步夯实了学院与企业、地方文化机构之间的合作基础。同学们在真实的文化场域中深化了对非遗文化与设计创新的理解,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在调研中悟”。
未来,学院将继续推进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围绕非遗文创产业人才培养,构建更开放、更融合的教学创新生态,助力云南民族大学设计学科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