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正文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

发布日期:2018-05-17 浏览次数:

专业代码:080902

一、专业发展定位

□基础型(含研究型) □教学研究型 █应用型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人才特征表现为能力强、素质高、善合作。通过系统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最新技术,使学生受到软件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与应用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软件工程专业工作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毕业生将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下:

1. 知识要求:

(1)通识知识:掌握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专业知识: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与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工程与管理知识:具有基本的工程实施与管理知识;了解软件工程领域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了解软件工程的应用前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6)工具性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2. 能力要求

(1)专业能力: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2)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具进行设计开发,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3)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创造性地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运用到软件分析和设计工作中。

(4)工程管理能力:了解信息系统构建和运维相关的技术标准,具有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5)合作与沟通能力:具备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6)外语应用能力:具备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素质要求

(1)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2)文化素质:掌握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初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较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专业素质:具有踏实、严谨、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4)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考核合格,修读完最低毕业175学分准予毕业,其中,公共教育课38学分,学科平台课14学分,素养教育课1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90学分,综合实践19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