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紧扣学校民族性、边疆性为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与学习方法,具备现代体育、民族体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社会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具备较强的体育教学、科研能力和社会体育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具有扎实的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与营销等体育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体育赛事管理、体育俱乐部营销、体育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撰写体育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掌握社会体育健身和竞赛的基本知识,掌握全民健身工作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的业务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发展能力。具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理论知识传播和训练能力;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健身运动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能够胜任社会体育方面的工作。
3.素质要求: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工作适应能力强;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在遵循国家各体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能从事社会体育管理、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能够胜任全民健身指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学分与学位
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考核合格,修读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50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三、总学时和学分要求
总学时和学分结构表
课程平台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比例
|
通识教育课
| 公共必修课
| 34
| 22.7%
|
素养教育课
| 10
| 6.7%
|
专业教育课
| 学科专业类基础课
| 20
| 13.3%
|
专业基础课
| 30
| 20%
|
专业选修课
| 44
| 29.3%
|
综合实践
| 12
| 8%
|
合计
| 150
| 100%
|
四、主要课程
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与营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及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网球、羽毛球、健美操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理论与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