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国家文件精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大多数本科高校坚定地选择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应用型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等院校应该及时、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科学地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布局,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指为满足社会某种需求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才类型的综合设计,是人才服务面向的基本定位,是人才服务社会的基本属性,也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依据。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地处云南昆明,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因此,在此区位优势下,云南民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着力培养两类人才。第一类,培养地方实际应用型管理人才。以本土企业现实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改进思路为依托,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未来的基层和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奠定基础。第二类,培养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依托云南的区位优势,以云南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契机,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对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管理、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技能,为企业的国际化运营培养人才。为了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云南民族大学对人才培养提出如下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服务国家战略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方向,紧紧围绕“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行”三维一体为主线,结合推进完全学分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云南民族大学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指导思想,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着重以下三个关键方面:1、知识结构方面,构建合理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针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与公共事业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与规则。2、能力结构方面,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的业务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发展能力。针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及论文写作的能力;具备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资料查询、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能力;具备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具备各项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方案、程序等的设计能力。3、素质方面,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工作适应能力强;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
二、专业师资队伍
管理系现有在校生1430人,截止2017年11月底管理系共聘任各专业不同教师88人,生师比16:1,其中教授6人,占总教师人数的6.8%;副高职称13人,占总教师人数的14.7%;讲师32人,占总教师人数的36.4%;助教3人,占总教师人数的43.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占总教师人数的17%;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4人,占总教师人数的72.7%。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师、初级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A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茶艺师、前厅餐厅服务员高级考评员、高级插花员、导游资格证等职业资格教师28人;其中,在88位教师中,4位教师为国家高级工程师,1人为注册会计师。
通过引进专任教师、聘任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返聘退休专家等途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以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按照在校人数16学年、18学年分别达到1397人、1430人,生师比例保持在15:1左右。利用社会资源,聘用技能型兼职教师。从与专业设置相关行业或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中,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例如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聘用高级茶艺师、前厅餐厅服务员高级考评员、高级插花员、全国导游考试面试官等人员进行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聘用具有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初级会计师等职业资格的教师上课。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反复论证分析,建设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室建设
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建设”,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内实训课程建设。近三年开设多门校内实训课,包括:《跨专业综合实训》、《现代礼仪》、《演讲与口才》、《办公自动化》等8余门实训课程,校内建成专业实训室8间,现已建成实训室有: OA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创业沙盘、多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我系自开设实践教学课程以来,认真执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积极配合学院教务处完成实训室建设任务,并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学生实习基地合作机制,鼓励教师队伍积极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及学生实习基地考察。
四、专业改革方向
1、推进校企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构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2)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教学计划、教学理论大纲、教学实践大纲、配套教材、教学课件、课程建设,修订出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训大纲》。
2、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1)建成一个功能齐全、软件配备水平较高的可同时容纳60人的高仿真模拟实训室。该实训室不仅能够满足本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校内实践,而且能够辐射本系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采用专业化的系统培训模拟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逼真的模拟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与职业能力。
(2)该专业计划近期通过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将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校外实训基地扩展的步伐,丰富实训基地种类,在不同层次的企业内开展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师资知识结构建设。全面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 90%。
(2)师资职称结构建设。重点培养公共事业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社会声誉,使师资队伍中中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0%。
(3)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考取所教学科相对应或相接近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使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达80%-85%。
(4)教师顶岗工作制度化。合理安排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工作的时间,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5)兼职教师建设。选聘有一定知名度的管理学教授担任与实践第一线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比例保持30%左右。
(6)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学府进行职业技术与教学水平培训。
(7)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水平。完善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撰写著作、编写教材、发表论文、进行课题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国家文件精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大多数本科高校坚定地选择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应用型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等院校应该及时、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科学地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布局,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指为满足社会某种需求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才类型的综合设计,是人才服务面向的基本定位,是人才服务社会的基本属性,也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依据。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地处云南昆明,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因此,在此区位优势下,云南民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着力培养两类人才。第一类,培养地方实际应用型管理人才。以本土企业现实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改进思路为依托,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未来的基层和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奠定基础。第二类,培养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依托云南的区位优势,以云南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契机,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对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管理、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技能,为企业的国际化运营培养人才。为了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云南民族大学对人才培养提出如下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服务国家战略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方向,紧紧围绕“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行”三维一体为主线,结合推进完全学分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云南民族大学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指导思想,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着重以下三个关键方面:1、知识结构方面,构建合理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与规则。2、能力结构方面,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的业务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发展能力。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及论文写作的能力;具备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资料查询、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能力;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具备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案、程序等的设计能力。3、素质方面,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工作适应能力强;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
二、专业师资队伍
管理系现有在校生1430人,截止2017年11月底管理系共聘任各专业不同教师88人,生师比16:1,其中教授6人,占总教师人数的6.8%;副高职称13人,占总教师人数的14.7%;讲师32人,占总教师人数的36.4%;助教3人,占总教师人数的43.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占总教师人数的17%;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4人,占总教师人数的72.7%。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师、初级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A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茶艺师、前厅餐厅服务员高级考评员、高级插花员、导游资格证等职业资格教师28人;其中,在88位教师中,4位教师为国家高级工程师,1人为注册会计师。
通过引进专任教师、聘任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返聘退休专家等途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以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按照在校人数16学年、18学年分别达到1397人、1430人,生师比例保持在15:1左右。利用社会资源,聘用技能型兼职教师。从与专业设置相关行业或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中,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例如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聘用高级茶艺师、前厅餐厅服务员高级考评员、高级插花员、全国导游考试面试官等人员进行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聘用具有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初级会计师等职业资格的教师上课。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反复论证分析,按照“职业岗位对结”的指导思想,建设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现已建成实习基地有:东莞万达文华酒店、玉溪澄江希尔顿酒店、昆明震莊宾馆、玉溪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玉溪游客中心、玉溪龙马大酒店。
1.校内实训室建设
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建设”,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内实训课程建设。近三年开设多门校内实训课,包括:《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工业沙盘》、《创业实战模拟》、《跨专业综合实训》、《模拟招聘演练课程》、《劳资纠纷演练课程》、《现代礼仪》、《酒店餐饮管理实训》、《演讲与口才》、《办公自动化》、《导游业务模拟实训》等10余门实训课程,校内建成专业实训室8间,现已建成实训室有:工业沙盘、创业沙盘、旅游艺术修养之形体训练、旅游艺术修养之茶艺插花、OA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多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餐饮管理与服务实训。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我系自开设实践教学课程以来,认真执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积极配合学院教务处完成实训室建设任务,并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相关单位及企业建立长期学生实习基地合作机制,鼓励教师队伍积极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及学生实习基地考察。
现已建成实习基地有:东莞万达文华酒店、玉溪澄江希尔顿酒店、昆明震莊宾馆、玉溪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玉溪游客中心、玉溪龙马大酒店。
四、专业改革方向
1、推进校企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构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2)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3)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教学计划、教学理论大纲、教学实践大纲、配套教材、教学课件、课程建设,修订出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大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大纲》。
2、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1)建成一个功能齐全、软件配备水平较高的可同时容纳60人的高仿真模拟实训室。该实训室不仅能够满足本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校内实践,而且能够辐射本系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采用专业化的系统培训模拟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逼真的模拟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与职业能力。
(2)该专业计划近期通过“校企对接”模式引进多名实践能力强的人力资源管理总监,通过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将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校外实训基地扩展的步伐,丰富实训基地行业(企业)种类,在不同层次的企业内开展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师资知识结构建设。全面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 90%。
(2)师资职称结构建设。重点培养人力资源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社会声誉,使师资队伍中中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0%。
(3)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考取所教学科相对应或相接近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使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达80%-85%。
(4)教师顶岗工作制度化。严格执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工作制度》,合理安排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工作的时间,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5)兼职教师建设。选聘有一定知名度的管理学教授担任与实践第一线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比例保持30%左右。
(6)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学府进行职业技术与教学水平培训。
(7)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水平。完善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撰写著作、编写教材、发表论文、进行课题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市场营销
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国家文件精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大多数本科高校坚定地选择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应用型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等院校应该及时、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科学地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布局,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指为满足社会某种需求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才类型的综合设计,是人才服务面向的基本定位,是人才服务社会的基本属性,也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依据。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地处云南昆明,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因此,在此区位优势下,云南民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应着力培养两类人才。第一类,培养地方实际应用型管理人才。面向本土企业,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未来的基层和中高层营销人员的培养奠定基础。第二类,培养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化营销人才。依托云南的区位优势,以云南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契机,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过程中的营销问题和对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管理、国际营销的理念和技能,为企业的国际化运营培养人才。为了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云南民族大学对人才培养提出如下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服务国家战略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方向,紧紧围绕“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行”三维一体为主线,结合推进完全学分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云南民族大学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指导思想,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要着重以下三个关键方面:1、知识结构方面,构建合理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英语或东南亚小语种)。针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与市场营销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与规则。2、能力结构方面,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发展能力。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及论文写作的能力;具备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资料查询、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能力;具备市场分析能力、产品销售能力、营销策划能力、营销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3、素质方面,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工作适应能力强;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
二、专业师资队伍
管理系现有在校生1430人,截止2017年11月底管理系共聘任各专业不同教师88人,生师比16:1,其中教授6人,占总教师人数的6.8%;副高职称13人,占总教师人数的14.7%;讲师32人,占总教师人数的36.4%;助教3人,占总教师人数的43.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占总教师人数的17%;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4人,占总教师人数的72.7%。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师、初级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A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茶艺师、前厅餐厅服务员高级考评员、高级插花员、导游资格证等职业资格教师28人;其中,在88位教师中,4位教师为国家高级工程师,1人为注册会计师。
通过引进专任教师、聘任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返聘退休专家等途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以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按照在校人数16学年、18学年分别达到1397人、1430人,生师比例保持在15:1左右。利用社会资源,聘用技能型兼职教师。从与专业设置相关行业或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中,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例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聘用高级营销工程师等职业资格的教师上课。
三、市场营销专业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反复论证分析,按照“职业岗位对结”的指导思想,建设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现已建成实习基地有:东莞万达文华酒店、玉溪澄江希尔顿酒店、昆明震莊宾馆、玉溪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玉溪游客中心、玉溪龙马大酒店。
1.校内实训室建设
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建设”,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内实训课程建设。近三年开设多门校内实训课,包括:《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工业沙盘》、《创业实战模拟》、《跨专业综合实训》、《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与案例分析》、《现代礼仪》、《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演讲与口才》、《办公自动化》等10余门实训课程,校内建成专业实训室8间,现已建成实训室有:工业沙盘、创业沙盘、旅游艺术修养之形体训练、旅游艺术修养之茶艺插花、OA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多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餐饮管理与服务实训。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我系自开设实践教学课程以来,认真执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积极配合学院教务处完成实训室建设任务,并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相关单位及企业建立长期学生实习基地合作机制,鼓励教师队伍积极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及学生实习基地考察。
现已建成实习基地有:东莞万达文华酒店、玉溪澄江希尔顿酒店、昆明震莊宾馆、玉溪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玉溪游客中心、玉溪龙马大酒店。
四、专业改革方向
1、推进校企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构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2)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3)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教学计划、教学理论大纲、教学实践大纲、配套教材、教学课件、课程建设,修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大纲》、《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大纲》。
2、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1)建成一个功能齐全、软件配备水平较高的可同时容纳60人的高仿真模拟实训室。该实训室不仅能够满足本系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的校内实践,而且能够辐射本系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采用专业化的系统培训模拟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逼真的模拟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与职业能力。
(2)该专业计划近期通过“校企对接”模式引进多名实践能力强的企业营销总监,通过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3)市场营销专业将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校外实训基地扩展的步伐,丰富实训基地行业(企业)种类,在不同层次的企业内开展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师资知识结构建设。全面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 90%。
(2)师资职称结构建设。重点培养人力资源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社会声誉,使师资队伍中中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0%。
(3)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考取所教学科相对应或相接近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使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达80%-85%。
(4)兼职教师建设。选聘有一定知名度的管理学教授担任与实践第一线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比例保持30%左右。
(5)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学府进行职业技术与教学水平培训。
(6)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水平。完善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撰写著作、编写教材、发表论文、进行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