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学习和加强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11月13日上午,应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陆自彬、全体辅导员与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在4楼会议室开展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第5次政治理论学习,此次学习由张雄老师领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张雄老师带领全体成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重点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地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学工办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并领会了文章精神,王倩老师谈到,应该积极在学院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意义重大,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本领,成长为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周丽波老师说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汇集了各个民族的青年学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阵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到实处。除了开设思政课程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项奖学金、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考研、公务员考试培训、就业信息推送等举措加强对学生的经济资助、学业帮扶和就业指导,特别是来自边疆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精准帮扶,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中增进各民族学生的凝聚力。
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余涛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推广线上学习,抓好网络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增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栏目。第二,推广线下学习,抓好地面宣传阵地。发挥我校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高校教育平台的优势,组织师生参观学习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第三,开展主题班会学习,抓牢课堂学习阵地。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第四,开展社会实践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最后,陆自彬副书记对全体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期望: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类高校,我们要自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全面增进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围绕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