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李昆声,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云南博物馆副馆长、馆长(1984—2002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高级访问学者(1988年),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教授(1995-1996年);中国台湾逢甲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2006年),中国台湾艺术大学客座教授(2011-2012年)。著述和主编学术著作25部,论著收入《李昆声文集》(共4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一项“优秀”,主持省部级社科基金2项,其中一项获得“优秀”;学术著作曾获得云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2005年度获“北京大学优秀校友”称号。
2020年9月25日下午15:00-17:00,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李昆声教授应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邀请,以“铜鼓船纹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马曜讲座在民族博物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教授尹建东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李昆声教授对铜鼓船纹的研究进行了简单介绍。在过去的研究中,西方学者把所有的船纹均视为海船,中国学者则多认为是竞渡船。李教授认为,铜鼓上的船纹包括7种:渔船,或者称为捕鱼船、交通船、战船、祭祀船、竞渡船、游戏船、海船,对铜鼓船纹中有无海船的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其根据是美洲发现不少中国文物、遗址,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洲海底发现的中国古代船舶上的“石锚”,或称“石碇”,更为铜鼓船纹中的海船提供了证据。过去学者关于船纹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的认为,铜鼓上的船纹均为海船,法国学者巴门特认为必定是航海的大船;芬诺认为这些化了妆的船和船上的人,使人联想到越渡海洋的情景;越南学者陶维英认为铜鼓船纹是表现远古民族以此越渡海洋的壮举;中国学者梁钊韬和石钟健认为铜鼓船纹反映的是古越人渡海到新居的历史。而另一种观点认为,铜鼓上的船纹是龙舟竞渡习俗的写实,冯汉骥通过对船形、装置的分析认为这些是竞渡船;汪宁生亦认为铜鼓船纹是龙舟竞渡习俗的写照。实际上,海船应是铜鼓船纹种类的一种。
在此次讲座中,李昆声教授不仅从7种不同类型的铜鼓船纹对其类型、年代、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秦汉时期的航海活动等内容也作了详细的介绍。讲座激发了师生们对这一主题的热情探讨,参与讲座的师生就内容进行互动提问,李昆声教授细致地回答了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此次讲座,在场的全体老师和学生收获满满,受益良多。
编辑:文艺部杨萨达卓玛